电路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电路教学反思1首先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低压供电的电源处零线是接地的,零线与地面间就没有电压了?保险丝为什么要选用“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合金”做成?为什么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后,即使外壳带电,人接触了外壳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了?家里的用电器有的用两脚插头,有的用三角插头,哪些用电器需用三角插头?等等,这些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淡化知识点的传授,强化对疑难问题的探究。
利用演示实验直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我先提出问题:教室的电路是怎样组成的?我们家里的电路又是怎样组成的?指导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利用视频课件让学生了解实际家庭电路是怎样组成的,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想方设法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电路教学反思2教后记本节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有: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流畅;复习引入承上启下,导入自然;画图规范;探究实验的流程清晰明确;对学生的认知递进把握较好,先引领学生探究“串联电压规律”各环节,再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电压规律”,学生过渡自然;课件设计合理,利用白板连接实物图直观生动,便于理解,效果较好;练习题和拓展提升内容难度适宜,能紧扣本节主题,达标程度较高。
反思本节教学,不足之处有: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当让做得快的小组帮助慢的小组,并在小组之间交流数据,得到更客观的结论;对实验操作要有时间限制,应对学生是否做完实验进行点评;应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才更符合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实验结束后,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足,应多让几个小组汇报他们得出的结论,然后再汇总;与学生交流沟通不够充分;板书内容偏少,应加入两个结论,不能只在课件上出示结论。
实验探究课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应重视,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
电路教学反思3这是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的理解;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和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头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有哪些?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
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部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的操作会更完美更美好。同时,我也会应课改的要求,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教学过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不断地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电路教学反思4识别电路是连接电路、分析电路和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识别电路呢?辨别电路是串联接法,还是并联接法,确定电路是通路、开路、还是短路。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接入电路的情况,知道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和开关的启闭对电路有怎样的改变。知道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哪一个导体或哪一段电路的电流或电压。我设计了采用“电流流向法”识别电路,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使电路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识别电路。提高学生识别电路的能力。
电路有两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从串联电路入手进行教学,出示一个串联电路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判断串联电路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可以讨论回答,由于语言组织不够完整,所以我把总结的规律在大屏幕上打出来,使学生思维得到完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地把电流的流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同样的方法归纳出识别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分析总结了识别电路的方法之后对电路进行分类,有开关的电路,有电流表的电路,有电压表的电路,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对不同类型的电路逐一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识别电路的方法。
一、有开关的电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电路图,开关的开启控制电路的连接情况,其中分三种情况:两个开关都闭合的情况,一个开关闭合另一个开关断开的情况,原来闭合的开关断开,原来断开的开关闭合的情况。各种情况逐一剖析,画线路图,按照电流的流向,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生动直观,特别是对电路的变换,更加具体、形象,把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生龙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易于理解与掌握。
二、有电流表的电路:把含有开关的电路中的开关换上电流表,分析电路归纳方法,从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剖析,由浅入深地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按照电流的流向图进行分析,使学生思路清晰、透彻地掌握电路的连接情况,电路的特点,进而知道电流表是测通过那个用电器的电流,使学生掌握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有电压表的电路:对照电流表的电路进行分析概括,找方法,总结规律,把有电流表的电路 ……此处隐藏8206个字……路中的电流规律,是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章节。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前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作好探究前的准备。接着让学生连接并联电路,通过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和猜想,引发学生探究。在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尤其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实验探究由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完成。待实验完成后,老师利用实验投影仪展示交流学生成果,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通过随堂练习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三种“意识”强化,具体总结如下:
一、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初中物理教材要求的分组探究实验不很多,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一个很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在课堂教学应把握好这个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本节课堂教学中,两个学生为一组,配一套实验器,学生经讨论商讨探究方案,大胆尝试,在实验过程体现实验全过程,从而总结知识,掌握探究方法。整个一节课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采用提问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做实验,动脑思考问题,不仅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
学生课前不懂得预习,多数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没给足学习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会到课前预习和不预习一个样,所以课前学生不预习了。因此,学生自主能力和意识相对薄弱也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环节的训练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旦被激活,学生便能自主地去学习知识,老师的教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常会遇到疑难和困惑,一方面可以向老师求助,更多情况下需要几个同学商讨解决。在现代的学习和研究领域中,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可以增进友谊,同时相互激励,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两名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动手实验,另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数据,分工合作,遇到困难,共同商讨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真正能自主钻研问题,甚至更好地落实“一帮一”,为教师省时省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意识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探究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展开,教师的主导显得非常重要。为了突出学生自主,老师设计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实验学习,老师省了“可以不讲”的讲,一方面为“学生的学”提供充足时间,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收到好的效果。但这种教学,学生已明白教学整体思路,只是顺着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走下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以设置情景问题进行激励,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如:设计实验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在同学们设计好后,统一规划,确保学生探究不偏不移,同时又突出了学生自主。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三种意识”,就是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在思中学,在做中学。为了落实这“三种意识”,老师在课前应充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各个细节,让精心备课成就精彩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14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习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平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路教学反思15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电池盒、小灯座构造和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
最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由于学生已经获得了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简单电路概念和电器的连接方法,这时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列举出实验材料,学生就能把习得的这种方法迁移到较复杂的电器连接之中。当他们用不同方法点亮更多小灯泡的时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安装电路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学生先思考在实验的过程。因此设计电路图的过程中,有三组学生想到了用两种方法,其他小组想到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并联和串联这两种连接方式,大部分小组想到的是串联的方法。
总体从整节课而言,相对达到了教学目的,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电探究的兴趣。在实验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之后,对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因考虑到时间关系未找出原因。
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没有展示他们连接的实物图,这对提高学生构建电路概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让学生自己来看看自己的链接方式,在进行电路图的构建。
文档为doc格式